“这无情的世界,因为有热情的蠢货,才有些浪漫。”
——马良
别人说说都很美的油画,看十幅都觉得没多大差?一样的光影、一样的角度、甚至,一样的看不出情绪的脸……
毕加索早期作品
那这样呢?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
《缪斯》,1935,布面油画
The Muse, 1935, oil on canvas
鲜艳到耀眼的颜色,简单到扭曲的维度,人的面孔和光影,也早就已经不再是千遍一律的模样。
——这样的转变,才有让人铭记的可能。
二十世纪的巴黎,所有被经典框住的经典都不再能出彩了,只有走出人群独行的艺术,才会永垂不朽。
“即使这只是一场寂寥的马戏,我们依然要活色生香地演下去。”
——马良
这样的人脸雕塑,随随便便往美术馆一放,都一样?
胡利奥·冈萨雷兹 Julio González (1876—1942)
《蒙特塞拉特尖叫的头像》,1942,石底座绣化青铜雕像
Head of Montserrat screaming, 1942, patina bronze on a stone base
那这样呢?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
《自行车轮》,1913/1964,金属及涂漆木材
Bicycle Wheel, 1913/1964, metal and painted wood
杜尚把自行车轮、小便池……都搬进了原来高大上的美术馆。
他是真的要颠覆艺术界!激怒杜尚的是,他的画被立体派排挤,又不属于未来主义。杜尚一气之下宣告:“以后除了我自己,不会再去依靠任何人。”
此后,他把各种奇奇怪怪的的东西都搬去了美术馆……
是啊,只有出其不意放大招,才能克敌制胜……
“我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马良
司空见惯的艺术形式,在二十世纪的巴黎,已经不能被挑剔的艺术家所接受了。巴黎的二十世纪,是不断发生变革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它充满了颠覆的魅力。
于是,艺术家们想追求一种突破,哪怕是剑走偏锋做个“疯子”,也在所不惜。
巴勃罗·毕加索与乔治·布拉克创立了立体主义,亚历山大·考尔德创立了动态雕塑,维克托·瓦萨雷里被称为欧普艺术的奠基人,马塞尔·杜尚更是重新定义了人们对艺术的看法。
马良从炙手可热的广告导演,再到艺术家,继而又进行了“移动照相馆”、“爸爸的时光机”这样疯狂而极富创意的项目。
他写下“我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他不断突破自己,带给世界新的精彩和感动。
马良
上海人,摄影艺术家和戏剧导演,业余写作杂文。
著有《坦白书》;2012-2014年创作艺术项目《我的移动照相馆》;2015年,他创作了中国首部大型木偶装置舞台剧《爸爸的时光机》。
讲座信息
时间:12月18日(周日)下午2:3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三楼
主办方: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方:上海嘉知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