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的跃迁让信息井喷,当人类命运经历了新的跌宕,当物质世界运转的速度已经快到让人目不暇接,文学成为无数个疲惫而迷惘的灵魂的栖身之地,冲洗岁月带来的灰尘,屏蔽喧嚣的浮华世界,最重要的,是重新带来叩问内心、回归本真的力量。
南方周末一直关注着文学在不断变幻的时代、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所折射出的光芒。2019年起,南方周末创办N-TALK“文学之夜”专场,在每一年的起点,用一场文学派对开启新一年的精神旅途。
我们比以往更需要文学,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将于北京再次浪漫启幕,让我们在现代社会的浮躁之中依然留一处用文字建构的纯粹世界,在世事喧嚣中依然能够肆意想象,畅快感悟,寻找心灵回归的方向。
2024年1月5日晚,我们想邀请爱文学的你,与南方周末一起,与刘亮程、西川、张莉、孙频、陈年喜一起聊聊文学,一同聊聊文学于当下的意义。
从新疆的村庄到秦岭的矿洞,从诗歌到小说,从童年到老年,无论何时何地,文学永远向生命照耀着灼灼光芒。
1、活动当天,请凭本人手机取票码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成功核验后即可入场。2、南周会员报名活动时,请务必填写会员号;经核验无误后,届时可享受前排会员专属坐席!
特别环节:好书互赠
每一位入场观众,请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前来,入场后交给工作人员。
我们会将所有书籍编号,并统一管理。
在当天活动结束后,观众可在出口的票号箱抽取号码牌,并拿到相应编号的推荐书籍。
特别彩蛋:主办方将在“赠书池”中放入演讲嘉宾亲笔签名的彩蛋书籍以及主办方精选的书籍,等待幸运儿的抽取~
1998年,《一个人的村庄》横空出世,刘亮程轰动了整个文坛。他在30岁才动笔开始写这本散文集,一写就是五六年。这是一个漂泊异乡的人对新疆沙漠中的那片故土、对自己的童年进行的一场漫长的告白,他以一个农民的身份,专注、沉静地描摹村庄的每一场月色、每一阵清风。这种对村乡村极尽真诚的书写,让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在新疆》等散文作品曾多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刘亮程的文学之路始于诗歌,而在90年代后,他先后在散文与小说的书写中回望乡土。2023年,他的长篇小说《本巴》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背景下,他笔下的孩子们以一种天真的面貌讲述草原历史。对刘亮程来说,文学是他回归故乡和童年的甬道。当深入描写自己的家乡,一个作家就能够重新抚摸自己的一生,回到幼年、少年,抵达生命的内部,他说,“写作给了作家一种权利,这种权利就是让生命重新开始,让生活重新被安排。”站在村庄沉静而朴素的土地上,刘亮程将如何思考“文学之用”?2024年1月5日周五晚,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让我们跟随这位乡村哲学家探入文学的纯真之径。
中国最近一次诗歌浪潮,已经是40年前。自80年代起,西川就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他和海子、骆一禾一同被誉为“北大三诗人”,曾获得鲁迅文学奖、庄重文学奖。2000年之后,西川更加广泛地带领中国现代诗走向世界,也将外国优秀诗歌、诗人的养分引入中国当代诗歌。西川对《米沃什词典》与《博尔赫斯谈话录》的翻译,让中国读者透过一个诗人的目光去探寻米沃什、博尔赫斯等著名诗人的智慧之所。在投身诗歌的四十年里,西川始终以一种广泛、包容、颇具时代触觉和世界性的意识进行书写,游走于诗人、艺术家、翻译家的多重身份之间。在获颁“东京诗歌奖”时,他获得这样的评价:“在中国诗坛,他不仅是一位少见的,在诗歌、评论、随笔、翻译领域均有建树,而且也是一位全面的语言突击手。同时他也是现代诗人中熟知中国古典文学和精通一门外语的诗人。”时至今日,西川的创作和诗歌理念依旧对当代中国诗歌界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他认为诗歌写作中必须处理时代、处理当下的历史,作为文学的一种,诗歌需要诚实地反映社会和现实,唯有如此,作品才能具备永恒的价值。透过对当代和历史的不断吸纳和书写,西川会如何阐述“文学之用”?2024年1月5日周五晚,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我们一同走进西川的智性世界。
从事文学批评16年,张莉对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和当代文学的现场批评有着深厚的研究,曾任茅盾文学奖评委。近5年来,张莉对女性写作领域的研究成果让文学批评中的性别视角得到重视。2018年,张莉发起了一场名为“我们时代的性别观”的调查,对67位新锐女作家和60位男作家进行了提问,这项调查被认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次,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不同年代的作家如何理解自身的性别身份,又如何看待性别与创作的关系。从女性视角看待文艺作品——张莉在她的评论文集《小说风景》中对鲁迅、郁达夫、萧红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展开了以女性立场为指引的重读。2022年,由于“富于女性意识的整体性洞见”,《小说风景》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对张莉来说,性别视角的文学研究涵盖着不同代际、不同地域、不同维度的女性生活。在她看来,文学批评家本质上是连接作品和读者的“摆渡者”,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文学都应该让人意识到自己与时代发生着关系,而张莉对女性立场的关注,正是此种使命的注脚。在文学评论家眼中,女性写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对读者来说,培养一种女性视角看待文学作品,意义何在?2024年1月5日周五晚,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与张莉一起透过性别看“文学之用”。
陈年喜从1990年开始写诗。矿工,是他至今做过时间最长的职业,1999年他外出打工,从事矿山爆破工作16年。在震耳欲聋的爆破声和四下弥漫的烟尘中,在地下5000米,陈年喜的诗从炸药箱上、矿灯下、铺盖上一首又一首地迸溅出来,呈现出矿石般粗粝冷硬的质感。2016年,陈年喜获得第一届桂冠工人诗歌奖。南方周末这样评价陈年喜和他的诗:“陈年喜成了一座富矿,那些走南闯北掏空了的山脊,如同一个人被开采的一生。”同年,陈年喜应邀到纽约大学的演讲,他说:“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我写,是因为我有话要说。”在很多人看来,矿工的生活与诗歌相去万里之遥,但对陈年喜来说,文学是生命本身发出的一声呐喊,无关阶级、身份、职业,文学以现实为燃料,让沉默的生命可以发声,让不被大多数人看见的生活浮出地表,如此均等公平地为所有人提供精神的出路。生活的砂纸如何打磨诗歌这块矿石?在辗转于矿洞、病痛和远方亲人的旅途中,文学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2024年1月5日周五晚,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我们一起听听陈年喜如何理解“文学之用”。
从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孙频一直笔耕不缀,稳定地在《收获》《十月》《钟山》等杂志上陆续发表作品,已创作四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入选各种文学排行榜。在当代进行小说创作的年轻作家中,孙频是少有的坚持中篇小说写作的作家之一。2021年出版的《以鸟兽之名》包含了她以山林为主题创作的三篇中篇小说,从这以后,她的作品中呈现出丰富的博物性,自然万物在她的笔下详尽地生长,成为与叙事融为一体的美学风格。因为对女性幽微精神世界的精准把控和苍凉的笔调,孙频一度被媒体称为“当代张爱玲”,而近些年,她的作品开始从女性世界深入到超越性别的生命更本质的问题之中。在这种书写的过程中,孙频通过文学探索人的精神存在。苏童如此评价她:“孙频的写作从容大气,在新一代的作家群中,她早已脱颖而出。”对孙频来说,文学是她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出口。她的作品直面人生的困境,但即使身在泥淖,荒草没顶,依旧能看到天上群星闪耀,守住心中善良、中正、纯净的部分——在浮躁而迷雾重重的时代,文学对人的保护和造化功能不外如此。
2024年1月5日周五晚,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让我们期待孙频对“文学之用”的解读,一起谈谈从山林到海洋的文学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