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探秘深空”主题的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
Hide
一、基本情况:
随着航天应用向纵深发展,国际深空探测任务依然方兴未艾,主要航天大国在深空探测领域持续发力,美国NASA、欧盟ESA等航天机构继续推进行星着陆、星际探索等深空活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也将在今年7-8月实施,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在此背景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拟组织“探秘深空”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
本次暑期学校计划招募营员150人,由院士、外籍专家、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系统总师和国内知名教授等组成强大的教学团队。围绕深空探测的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航天工业部门总师进行授课,系统介绍航天工程尤其是深空探测领域从方案到实施、从关键技术攻关到前沿科学开拓创新的历程。
二、实施方案:
1、办学条件
航天学院成立于2006年,航空航天工程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任院长为“嫦娥之父”叶培建院士。
学院成立至今,已培养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研究生60余人,培养的学生就业于国防工业系统(航天、航空等领域)、世界五百强企业。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项目百余项,各类省部级项目数百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航天学院在“嫦娥”探月工程、小行星探测器、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载人登月和空间站建设等多项国家重大专项中承担相关研究课题。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新技术验证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2018年承担了火星探测器应急信标研制任务,将于2020年7月随“天问”号火星探测器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学院与航天五院508研究所签署了“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共建协议,拥有“深空星表探测机构技术”、“空间光电探测与感知”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卫星通信与导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并与航天五院508研究所建立了“智能感知与无损着陆技术联合实验室”,与航天八院803研究所建立了“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
2、办学方案
暑期学校举办方式:线上授课,课程安排详情见第二轮通知
暑期学校举办时间:8月15日—8月25日,共计10天
暑期学校的师资队伍: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单位 |
1 | Mikhail Mikhailov | 院 士 | 阿穆尔州立大学 |
2 | Morgand | 教 授 | 南航外籍教授 |
3 | Stefano Follesa | 教 授 | 南航外籍教授 |
4 | 魏 勇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5 | 刘立波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6 | Qingsheng Zeng | 教 授 | 南航外籍教授 |
7 | 王立武 | 研究员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8 | 荣 伟 | 研究员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9 | 张 伟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 |
10 | 赵海斌 | 研究员 首席科学家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
11 | 陈 萌 | 研究员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12 | 杨建中 | 研究员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 |
13 | 洪 鑫 | 研究员 | 上海推进工程研究所 |
14 | 陈金宝 | 教 授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5 | 汤晓斌 | 教 授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6 | 居鹤华 | 教 授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7 | 黄护林 | 教 授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8 | 魏志勇 | 教 授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9 | 康国华 | 教 授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 | 李 爽 | 教 授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3、课程安排(以实际课表为准)
时间 | 主题 | 教育教学内容 | 课程直播地点 | 备注 | 时间 |
第1天 | 报到 | 开学典礼 | 明故宫校区A3-318室 | 9:00-11:00 | |
线上线下团队融冰分班、班级分会场设定、班主任分配 | 14:00-16:00 | ||||
第2天 | 问天论坛 | 火星探测等航天前沿活动进展介绍 | 明故宫校区 A12-108 | 前沿讲座 | 9:00-11:00 |
航天馆、航空馆 线上直播参观 | 明故宫校区 将军路校区 | 文化交流活动 | 14:00-16:00 | ||
第3天 | 航天器返回技术 | 航天器回收着陆关键技术和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 | 明故宫校区 A12-108 | 前沿讲座 | 9:00-11:00 |
每个团队自拟题目,项目开题2-3页PPT | 明故宫校区 A12-108 | 前沿讲座 | 14:00-16:00 | ||
第4天 | 载人航天技术前沿 | 外籍特聘教授 专题报告(英文) | 明故宫校区 A12-108 | 学术报告 | 9:00-11:00 |
团队交流 | 14:00-16:00 | ||||
第5天 | 卫星技术 | 卫星总体设计 | 明故宫校区 A12-108 | 9:00-11:00 | |
风云 | 明故宫校区 A12-108 | 学术报告 | 14:00-16:00 | ||
第6天 | 小天体探测技术 | 小行星探测技术现状与发展 | 明故宫校区 A12-108 | 9:00-11:00 | |
航天器系统工程 | 明故宫校区 A12-108 | 学术报告 | 14:00-16:00 | ||
第7天 | 空间机器人技术 | 空间机器人技术 | 明故宫校区 A12-108 | 学术报告 | 9:00-11:00 |
多轴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 明故宫校区 A12-108 | 学术报告 | 14:00-16:00 | ||
第8天 | 空间科学 | 小行星 | 明故宫校区A3小卫星研究中心 | 学术报告 | 9:00-11:00 |
研究所线上直播走访活动 (暂定: 紫金山天文台) | 紫金山天文台 | 基地调研 | 14:00-16:00 | ||
第9天 | 空间能源 | 宇宙大航海时代之深空中的冷与热 | 明故宫校区 A12-313 | 学术报告 | 9:00-11:00 |
团队交流活动 | 14:00-16:00 | ||||
第10天 | — | 结业典礼(纪念品-火星探测器模型) | 明故宫校区A12-108 |
4、报名条件
(1)报名专业:学硕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机械工程等;专硕包括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等。
(2)申请条件: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全国重点大学的在读硕士生、博士生、本科三年级在校生。
5、选拔方法及管理办法
暑期学校学院选拔分为两个阶段:
即日起至7月27日,接收报名信息;
7月28日—8月1日,材料审核、资格审查;
8月2日—8月14日,录取结果公式并寄送入学通知书及课件材料。
暑期学校管理办法参照《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管理办法》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管理规章》执行。
学习结束,经考核合格的学员由中国宇航学会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颁发暑期学校结业证书,合格学员可据此向培养单位申请 2个学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全体学员免费提供教材和讲义等学习资料,不收取任何费用。
6、报名方式
即日起至7月27日,请点击以下链接填写报名信息,并将学生证和身份证拍照或扫描作为附件上传。申请人须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经审核若发现存在材料虚假或材料不合格者,将取消报名资格并上报至个人征信系统。
报名链接: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5550769100322。
更多关于“探秘深空”暑期学校官方消息请关注南航航天学院官网:http://astro.nuaa.edu.cn或者暑期学校微信公众号:
(4年前)
(4年前)
(4年前)
(4年前)
(4年前)
(4年前)
航天学院成立于2006年,目前学院下设航天系统工程系、航天光电信息系、航天控制工程系和教学科研实验中心,涵盖了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设有3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99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其他专技岗10人,包含教授及研究员16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35人,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2人次、省级人才工程20人次,现任院长为“嫦娥之父”叶培建院士。学院成立至今,已培养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研究生60余人,培养的学生就业于国防工业系统(航天、航空等领域)、世界五百强企业。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乌克兰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美国莱斯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项目百余项,各类省部级项目数百项。参与了我国小行星和火星探测工程的前期论证工作,并承担了火星探测器信标系统的研制任务。在“嫦娥”探月工程、小行星探测器、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载人登月和空间站建设等多项国家重大专项中承担相关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收录320余篇,EI收录29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天巡一号”微小卫星。学院与航天五院508研究所签署了“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共建协议,拥有“深空星表探测机构技术”、“空间光电探测与感知”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卫星通信与导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并与航天五院508研究所建立了“智能感知与无损着陆技术联合实验室”,与航天八院803研究所建立了“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为学校航天特色发展和特色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航天学院已走过最初的“创业”阶段。前路迢迢,玉汝于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航天学院将继续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扎实推进学院“双一流”建设,高起点、高水平、高速度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