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再架构 | Patty Chang: Re-configurations
Hide
#讲座配有交传翻译,报名,请在文章最后的左下角”阅读原文“中完成#
上世纪90年代末,第11届上海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张怡(Patty Chang)屡次於纽约多间中型剧院作行为展演,并以单频录像记录其行为作品,她亦藉此确立名声。作品中,张怡裸露她的身体,展示其性别和种族,挑战社会 风俗和道德标准,质疑西方传统视角人们对亚裔美籍女性的行为规范。艺术家穿着端庄拘谨的上班女性制服,运用食物(哈密瓜和洋葱),活生生的动物(鳗鱼)和 液体(水)做出各种动作,完成一幕幕挑战肉体忍耐力的壮举,时刻窥探失落与欲望的分界。
张 怡十分注重运用科技保存其作品,这使她有别於其他以忍耐力为本的行为艺术家。在现场展演《喷泉》(1999)时,地面放有一面被浅水覆盖的镜子,她在镜子 上跪下,然後用嘴巴吸啜丶咽下地面的水;在演出录像中,她将周遭的环境裁掉,将影像九十度旋转,使自己看似在缓缓深吻自身的倒影。另一部着名录像作品《在 爱里爱着》(2001),则以慢动作播放热泪盈眶的张怡与父母亲嘴,但事实上,影片是他们咀嚼一个生洋葱,再用嘴巴来回传递洋葱的倒播片段。
2016 年张怡在上海双年展上,展出的是她的作品《游移湖》。当时怀孕的张怡,在乌兹别克斯坦一边挤奶,一边对“流动”进行思考,带着《白鲸记》的忧伤灵魂为抹香 鲸洗浴。2017年,张怡为上海带来的是她的最新作品《架构》(configuration),一件基于艺术家跟踪“南水北调工程”的旅行作品。“南水北 调工程”的中线工程建设了世界上最长的,这条沟渠从汉江中上游的河南南阳淅川丹江口水库到北京郊区的水库。对艺术家来说,她感兴趣的是排尿、高架渠、黄河 历史性的洪水,最后到黄河的历史洪灾中,从人体的角度对中国的帝国史进行思考。
这次讲座,艺术家将系统性地介绍她在美国不同年代的作品,从《喷泉》、《在爱里》到《架构》并分享这么多年她对于华人、女性身份的探索与思考。同时,M+视觉文化博物馆策展人姚嘉善(Pauline Yao)将作为讲座嘉宾出席此次讲座,相关文章,请见:姚嘉善 評 张怡 / BANK ARCHIVES 。
讲座时间: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下午3点
讲座人数:100人
讲座嘉宾:姚嘉善
讲座时长:45 分钟 + 15 分钟(问答)
讲座语言:英语(普通话同传)
讲座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层小剧场
讲座须知:免费入场,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张怡
1994 年,张怡获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艺术学士,主修绘画。毕业後不久移居纽约,开始实验短片丶录像和行为艺术。在短时间内,她便藉着以忍耐力为基础的大胆行为艺术成名,其作品经常挑战社会礼仪,有时更会探究禁忌的题材。翻译概念如错译丶文化翻译和传译均是她的行为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关键元素。张怡对精神分析学丶身体与凝视议题的喜好,源自她对自身作为亚裔女性的主观意识,这些均显然易见於其作品当中。2008 年,张怡获提名 Hugo Boss 艺术大奖,2009年获柏林美国学院(American Academy)颁授视觉艺术 Guna S. Mundheim 会员名衔。电影作品亦於 MoMA 新导演系列以及多个国际个展和团体展中展出。2014 年,张怡获古根汉奖学金。
姚嘉善
策展人、作者以及非营利艺术空间——北京箭厂空间创始人之一,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联合策展人,中国当代艺术奖艺术评论奖获得者。她是《艺术论坛》Artforum、e-flux Journal及《典藏国际版》中国当代艺术部分的特约撰稿人。曾担任旧金山亚洲艺术馆中国艺术部助理策展人,并于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获得硕士学位。2012年11月,她加入香港M+美术馆,担任策展人。
(7年前)
(7年前)
(7年前)
(7年前)
(7年前)
(7年前)